军营观察|我在朱日和当排爆兵
- 来源:中国军网
- 时间:2023-08-29 21:31:24
大漠深处,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,黄沙漫天,狂风大作。
这里,处在全军实战化训练前沿,每年都要组织多场重大演习活动。
(相关资料图)
训练基地里自然环境复杂,有时炮弹击中目标后,没有满足引信的起爆条件,就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未爆弹。这些未爆弹种类杂、散布广,爆炸当量大,给参演部队官兵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。
那一年,第81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临危受命,抽调专业骨干成立“党员排爆队”,专门负责清除场区里的未爆弹。
这些年,“党员排爆队”排爆兵们直面生死考验,为服务练兵备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相比于演训场上的红方和蓝方,这群年轻官兵并非光彩夺目的主角,但也在默默无闻地发光发热。今天,让我们走近排爆兵,感受他们的成长与梦想。
我在朱日和当排爆兵
■解放军报记者 程 雪 通讯员 杨鹏飞 王子祥 吴 超
“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排爆兵了”
茫茫草原,风沙越来越大。一枚未爆弹斜插在沙砾里,弹体的一半已经被风沙掩盖。
不远处,“党员排爆队”排爆兵杜康一步步向着这枚未爆弹走来。弓身趴在未爆弹前,杜康小心翼翼地铲掉未爆弹外围的土壤。未爆弹的引信部分全部被掩埋,轻微的震动都有可能触发引信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。长时间的专注和沉重的排爆服,让杜康的体能消耗得非常快。头盔里,汗水顺着他的脑门往下流。同一时刻,其他队员的心也都悬了起来:“怎么样?有没有危险?”
40分钟后,在战友们紧张、关切的注视中,杜康缓缓起身,拧动点火器,成功排除这枚未爆弹。
今年,是杜康加入“党员排爆队”的第5年。如今,他已经成为排爆队的一名主排爆手。
起初,杜康加入排爆队的动机,并没有那么纯粹。新兵下连没多久,他听老班长说连队有一支“党员排爆队”,专门负责搜排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的未爆弹。再仔细一打听,听说年底表彰时,排爆队里的好几名队员都获得了立功受奖表彰,这更让他心生向往。
在入党并晋升军士的那一年,杜康如愿加入排爆队。但杜康很快知道,成为一名合格的排爆兵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与未爆弹的第一次接触,杜康至今难忘。
那天,杜康跟着老班长来到排爆场。远远看到插在土里的未爆弹残体,杜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,生怕它会突然爆炸。
沙土旁,老班长埋好雷管准备引爆,杜康躲在掩体后缩成一团,下意识地堵上耳朵、闭上眼,心里直扑腾,一心就想着任务结束快点回去。
与未爆弹的第一次接触,让杜康看到了排爆场上老班长从容不迫的样子,也让他意识到,自己距离成为一名真正的排爆兵还有很远的距离。
从排爆场回来后,杜康一头扎进了学习室。为了尽快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未爆弹,他把各种弹体结构图装订成册,做成卡片装在身上,利用各种空闲时间拿出来背记。
掌握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,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排爆兵,必须经过实践的考验。
模拟训练室内,为了能够接近真正排爆的感觉,杜康不知进行了多少次模拟训练。刚开始时,他的手只要一接触雷管炸药,就会控制不住地发抖。
这种不受控制的发抖,对于一名排爆兵来说是致命的。在实际排爆过程中,排爆兵们一般通过在未爆弹旁边放置炸药,引爆炸药使冲击波启动未爆弹引信,从而引爆未爆弹。为了保证未爆弹能够被精准引爆,炸药放置的位置与未爆弹的距离不能超过1厘米。
排爆场上的1厘米,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距离?排爆兵高嘉辉告诉记者,“根据他的经验,那是一种似接非接的感觉,非常接近,但其实还有一点点距离。”
为了让手不再发抖,练习前,杜康在每个手指上都绑上皮筋。模拟训练场上,他闭着眼睛装药块、雷管、顺导线,再摸无数遍起爆器按钮,定位置、找感觉。
终于,经过1年多努力,杜康通过了所有考核,迎来了他第一次独立排爆的机会。
“3、2、1,起爆!”随着一声巨响,杜康如释重负,“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排爆兵了。”
“那是我最崇高的使命”
即便身经百战,排爆兵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:自己每次都能从排爆场安全归来。
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,有排爆兵如此形容这些未爆弹:“有的像调皮的小孩,你稍微一碰它,它就要爆炸;有的还有倔脾气,你只能弄它这边,不能动它那边;每一种类型弹的构造属性都不一样,必须找准应对它脾气的方法,才能排除它。”
排爆兵李尧南记得,当初加入“党员排爆队”时,时任队长刘颖对他的“三连问”:“你有兄弟姐妹吗?你结婚了吗?你有孩子吗?”
在“党员排爆队”,这是一个大家默认的门槛条件。排爆兵们已经习惯了危险将至。
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实战作业的经历,李尧南至今心有余悸。走进落弹区,一枚弹体完整的破甲弹,平躺在一片沙地之上。诱爆未爆弹后,突然一声尖利的啸叫声向他扑来,一块2厘米大的弹体碎片砸到钢盔上,发出一声重重的闷响。李尧南感觉脑子里一阵眩晕,整个身体向后倒了下去,额头上一阵火辣辣的痛感袭来。
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,让李尧南真切地体会到,每一次排除未爆弹,都是一场生死博弈。
相比于在生死线上的无惧冲锋,这些排爆兵在面对家人时,常常变得谨慎而保守。排爆兵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:不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家人。
如果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儿子的新闻报道,排爆兵韩旭的母亲永远不会知道,自己的孩子在部队干的是什么工作。
一次电视台来采访,韩旭有幸“露了脸”。没几天,姐姐就打电话给他,告诉他母亲偷偷在家抹眼泪。
3年前,排爆兵高嘉辉的妻子王娇娇来队探亲。那天,高嘉辉的战友崇拜地对王娇娇说:“嫂子,你知道高班长多厉害吗?他是排爆队主力,经他手排掉的未爆弹有好几百枚呢。”战友说了很多,但后面的话她一个字也没听进去,眼泪哗哗地往下流。
排爆兵们在家庭中的身份,是儿子、是父亲、是丈夫,但只要遇到了未爆弹、穿上了排爆服,他们就是党员,是军人。
一名网友在网上留言:“排爆,绝对不是像影视剧中,剪红线还是剪蓝线那么简单,这是个特殊又高危的职业,特殊到你一生都可能见不到他们,危险到推销员都能主动挂断他们的电话。”
闲下来的时候,李尧南喜欢走进连队荣誉室,仔细观看墙壁上那一张张排爆训练照片。
望着自己和战友们穿着排爆服的样子,李尧南心中总会升起一团火焰:“作为蓝军旅的一名排爆兵,能够用自己的双手,为驻训演习部队筑起一道安全防线,那是我最崇高的使命!”
“只要任务来临,我将不顾一切向前冲锋”
加入排爆队这些年,排爆兵韩旭发现,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战友想要加入“党员排爆队”。
一次支部党员大会,连队3班中士段家威激动地红了脸:“专业不会,我可以学,冲在前边是我的权利!别人能排除未爆弹,我为什么不能?!”
还有的战士,主动在连队里认起了“师傅”。“党员排爆队”所在连队有几个排不涉及爆破专业,但排里许多战友利用休息时间,跟着排爆兵学习排爆专业课程。
在韩旭看来,“党员排爆队”队员们的这股冲锋劲头,已经传递给连队每一名战友。
一次上级组织集训,他们完成课目示范任务后回到阵地,接到了前往训练大棚搭设伪装网的新任务。那天,下起了倾盆大雨。低温夹杂着雨水,穿透了每一个人的衣服,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。
排爆兵杜康觉得,能够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,是因为榜样的引领。一次任务,杜康放置炸药包距离未爆弹过远,第一次引爆失败,但弹体严重变形,未爆弹随时可能爆炸。危急时刻,“党员排爆队”队长韩旭主动上前,将杜康拦在身后。
还有一次,排爆兵高嘉辉跟着老班长贾仪才一同执行排爆任务。未爆弹爆炸后,弹片碎片快速朝高嘉辉飞来。“趴下!”千钧一发之际,贾仪才一个翻身,将来不及反应的高嘉辉护在身下。贾仪才摘下钢盔,钢盔的正上方,被弹片砸出一个坑。
选择冲锋,还因为在排爆兵们的心底,始终有一个奋斗的锚点。
高嘉辉记得,那年8月,他和战友李尧南被派往云南边境参加扫雷骨干集训,并同步完成实地扫雷作业。作业地点就在“扫雷英雄”杜富国所在的麻栗坡县坝子村雷场。在雷场边,他们遇见了一位瘸腿的老人。老人挽起裤腿,露出了假肢。
老人的两条腿是在地里干活时被炸伤的。后来,老人的儿子用木头为老人制作了两条假肢。经年下来,这两条木质的腿,看着就像两根刚从水底挖出的莲藕,极不协调地支撑着老人的身体。
高嘉辉和战友们愣在原地,只觉得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。
那天晚上回到宿舍,高嘉辉迟迟不能入睡。“在老百姓眼里,解放军就是最可爱的人,我们不能辜负他们,要更加坚定地投身排爆工作。”高嘉辉说。
在“党员排爆队”,有一个特殊规定:入队必须满足考核条件,但离开只需要一份申请书。成立11年以来,除退役人员外,从未有人提交过离队申请。
“不经意间,我从事排爆任务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。每每回想自己完成的排爆任务,心中不由地会有一种后怕的感觉,这种危险只有你亲身经历了才深有体会。但作为一名排爆兵,我可以坚定地回答组织,只要任务来临,我将不顾一切向前冲锋!”在一次演讲中,排爆兵韩旭的这番话引来热烈掌声。
最近,“党员排爆队”又经历了一次大型排爆任务。高温直射下,大家的脸晒得针刺一般地疼。他们连续奋战十来天,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,为驻训场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。
做一个勇挑重担敢于冲锋的兵
■杨世伟
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处在全军实战化训练前沿,重大演训活动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大小小、或深或浅、难以计数的未爆弹。为了减少安全威胁,第81集团军某旅党委组织成立“党员排爆队”,专门负责清理场区内的未爆弹。
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面对未知的落弹区和未知的风险,排爆兵们庄严宣誓,直面生死,对祖国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,勇挑重担、敢于冲锋。
2017年,朱日和沙场阅兵在即。“党员排爆队”排爆兵们对场区进行地毯式搜排,走遍了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落弹区的每寸土地。他们全天处在烈日的暴晒下,脖子、后背都被晒脱了皮,但没有一个人怕苦喊累。
越是艰险越要向前,越是坎坷越要战胜。“党员排爆队”启示我们,青年官兵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,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,经风雨、见世面、长才干、壮筋骨,跨越一个个“雪山”“草地”,征服一个个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。
实现美好梦想,要做到勇挑重担。长久以来,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践行誓言、履行使命。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,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勇挑重担、顽强拼搏,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。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,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起点,都要依靠辛勤努力,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。
实现美好梦想,要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。冲锋,是一种敢于牺牲、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,是一种忘我拼搏、忘我奋斗的奉献精神。哪里有危险,哪里就有军人在冲锋;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迷彩在闪耀。
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,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。人民群众幸福的生活背后,总有中国军人默默负重前行。在抗洪抢险、未知雷区、海外维和等一线现场,他们不畏生死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军人的赤胆忠诚;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曾在书中标注:“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,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……”
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,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。广大官兵要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,把职业当事业,把重任当信任,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、努力拼搏、奋勇争先;要始终志存高远、脚踏实地,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不辱使命、不负重托,成就一番事业。
(中国军网-解放军报)
关键词: